随着气温攀升,夏季装修热潮如期而至,住宅小区房屋改造进入高峰期。近期,新民晚报夏令热线集中收到数十起违法装修投诉。
闵行区漕宝路1911弄秀峰翠谷公寓10号楼居民胡先生反映,楼上住户的野蛮施工已让楼下墙体开裂,而监管响应的相对显得有些迟缓。
建于1994年的秀峰翠谷公寓是一个老小区,楼房结构为六层砖混结构。“住了大半辈子,房屋质量一直很扎实。”胡先生告诉新民晚报记者,5月7日眼前看到的场景,让他心有余悸——楼上601室装修工人用冲击钻击破楼层间电缆,现场火光四溅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该住户不仅敲除次卧承重墙,还切割主卧承重梁,甚至在梁下新砌墙体“借力”。
“没过几天,我家屋顶正对新增墙面的位置就裂了缝。”胡先生指着天花板上蔓延的裂纹说,夏季多雨,墙体开裂可能加剧渗漏风险。
楼下居民家的天花板正对新增墙面位置裂了缝
面对楼上的“大刀阔斧”,胡先生先后求助居委会与物业。物业公司虽张贴《整改通知书》要求停工,但执行力有限;经反复沟通,业主仅恢复了次卧承重墙,对承重梁切割与新增墙体问题仍置之不理。城管部门的三次书面回复均表示“已转交”,执法人员迟迟未上门,而装修工程已近尾声。“高温天材料膨胀大,现在不整改,秋冬收缩后更难修复。”
同样身处煎熬的还有宝山区蕰川路1438弄华馨苑居民。1号楼住户吴先生反映,一楼业主违法拆改东、南两侧承重墙,违规新开4扇大门。“我们楼紧挨着地铁1号线,旁边就是河道,汛期本身地基压力就大。”他忧心忡忡地指出,该居民擅自拆改承重墙可能加剧房屋沉降,而地铁振动与河道防汛压力的叠加,让整栋楼的安全系数急剧下降。更棘手的是,当执法人员顶着烈日上门时,业主始终紧闭大门,高温天气下的僵持不仅消耗执法力量,更让整改时机不断流失。
这些案例暴露出监管链条的薄弱环节:物业缺乏强制执法权、单一部门执法面临入户难题、跨部门协作机制响应相对比较迟缓。业内人士建议证券配资,公安、城管能否建立夏季联合执法专班?构建“快速核查、联合入户、即查即改”的应急机制,筑牢老房安全防线。
赤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